三月,春水丰涨,井冈山下一古村,披沐着袅袅云雾和盎然春绿,宛若世外桃源,遗世而独立。试问春光何处美,牧童遥指院下村。3月17日,随作协采风团走进院下村。

水墨院下,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底蕴的古村落,地处永新县东南边陲,毗邻井冈山市。永新是全国著名“将军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发生的“三湾改编”以及“龙源口大捷”事件永远载入史册。而院下景区所在的曲白乡,紧挨着三湾改编所在地和贺子珍故里黄竹岭。曲白院下在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从巍峨高耸的牌坊下走过,经过罗家祠堂,缓坡而下,右侧便是院下景区文化区。

传统村庄是民族记忆的一张名片,是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重要缩影。走进古村,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氛围迎面扑来。从“艺园”的正门走进去,可见祥艺轩和非遗文创馆等几个文化组合。祥艺轩画院右置一大石匾,上有几字:院下罗·书院。

据说,书院前身是院下村罗姓家族的书院,始建于明末,旧时称明德书院。“明德”这个名称出自《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书院有明伦堂、朱子堂、思贤堂、御书阁等多个建筑,前后出了9个进士,在文学、哲学以及绘画等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又有一说法,说旧时村庄民居位于书院之下,故得名“院下村”。书院正中是一个小院落,两边各是画室,左侧是博雅斋画室,右边那屋门匾上写着山里人书屋。院落有两个大缸,水中养着绿色浮藻,又种有红茶等绿植,角落地面略见积苔,有雨和春天的味道,古意盎然。

在祥艺轩主人罗银祥先生的热情解说中,我对书院收藏的字画有了一定的了解。书院收藏了八十多位永新书法人士的作品。

左边博雅斋里有王国华老师所作孔子画像。右侧进门悬挂一副对联:“松涛在耳声弥静,山月照人清不寒”,是曾任永新县苏区第一任书记以及担任过毛泽东秘书的老革命家谢维俊先生的作品。已故书法大师尹承志老先生年赠与同事守诚老师的《戚继光词》,雄健飘逸,见苍脉和骨力,自有大师风范,援毫掣电落笔不凡。罗银祥先生于年9月花万元重金购之,将它珍藏于书院。

又有四十多岁的书法博士贺炜炜庚子年夏的作品《清风徐来》,雄浑朴茂;尹承志之女尹挥如庚子年所作的对联“荷花送香气,松月生夜凉”,分别列于两侧。挥如女士的字,有兰花香气,神清气爽,和《清风徐来》相辉映,成就一种完美的艺术欣赏。

八十多岁的陈忠宇老师和武汉大学尹贡白教授各有作品藏于此,翩翩逐晚风,宁静达练。已故的罗霄山人刘兆福先生的葡萄作品,栩栩如生,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骨法润达,古意横逸。吉安市王渐鸣老师的《学悟致行》和本土贺家龙老师的《学贵心悟》,各见苍郁,笔力遒劲。长征老红军贺田之子贺江先生也有两幅作品,一幅行书,一幅篆书。永新知名人士颜海涛、甘立平以及周小玲等,各有作品珍藏在书院。

画院主人罗先生一生酷爱书法,墙上悬挂他的一幅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作品,其字丰神硕骨,有玉润之风。罗先生祖上书香门第,几十代读书人,亦是书法世家。祖上为永新浬田人,祖父罗青云和罗俊中过进士。书院藏有罗家祖传之宝岳飞的《出师表》字迹拓片。罗老师特用了三块尺寸很大的香樟木板用火笔艺术烙画,将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秋鹿山图分别烙画在木板上,置于进门处,极为醒目,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右侧墙壁上,悬挂着康熙年间的臣子朱作鼎的书法拓片,一套六片。拓片,是指从碑刻、铜器等文物上拓印下形状、文字或图画的纸片。难度大,要求严格,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这种技能意义极为重大。拓片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对那些在漫漶光阴里散失毁坏的碑刻,它也算是一种让后人感受到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的还原式的“保全”。

书院藏品各有各的气象,各有各的风格,或清瘦森严,遒劲苍然;或雄健崛傲,气吞山河。其间气象,或澹泊澄心,抱朴守拙;或谦谦古风,卓尔自立;或险绝,或行云如水、涤荡、阔气、舒朗;或雄姿、风骨铮铮,凛凛风姿。永新县读书和书画自古以来蔚然成风。院下书院收藏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代表性。这些本土大师们的书画,墨迹所至,每一笔都是深思熟虑,每一幅作品都赋予迥然有异的心血。观书法,无论是今人之作,抑或古人拓片,一作一世界。

于书画,我是门外汉,但一直兴趣浓郁。比起西方的油画或水彩等,我更喜欢看中国字画。一直以为,看中国的字画,就是在体验一种人生境界。无论是中国的山水画,还是书法,讲究陶潜式的“隐”。古今多少字画,穿越岁月的烈烈风沙,透过深浅墨香,可见其万千坎坷,万般悲欣,又或见曲院风荷,衣带飘飘,苍郁和黄沙,风樯阵马,落英缤纷,华枝春满等各种意境。

书法之气,往往甘冽又明媚,恣意且张狂、沉静、风月洒然,有一种内在的精神,与读者共鸣。书法,是和作者的日常,体温,血脉,感情,情绪,经历,以及修养和修为等密不可分,是作者人生格局以及所处时代的微观,双双印证对方,又照亮对方。无论多么久远的书法,都会带着灵魂,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携带时光的节奏,呈现出素色的光彩夺目。

春日,我立于院下书画,沉浸于满屋烈烈其气的作品,静默且侘寂,久久感怀。

诗文书画,向来是文人内心的精神皈依。现今的书院坐西朝东,据书院工作者陈先生介绍,古时书院坐北朝南,面向不远处的笔架山,此处又名墨斗山,山势不高,状如墨斗缓卧,属罗霄山系。书院坡下有一条贯穿村子的六七河,它和墨斗山相辉映,宛如一墨一水,自成村民晴耕雨读的淳朴天地。

山间多烟雾缭绕,山下阡陌纵横。遥山叠翠,近水澄清。春时油菜花满田垄,夏时风吹稻香,秋时谷穗累累,白鹭在青山边翻飞,冬时山雾茫茫,抑或雪积柴门,读书人开轩面青山,郎朗书声响彻田垄。村人素来读书风气浓郁,别有遗风古道。院下书院在悠远绵长的岁月里沉淀出独特的风韵。陈先生职业为医生,一生热爱书画,据他所言,政府重新规划书院时,他在外地没赶回来,否则要及时制止他们改了朝向,要维持之前坐北朝南的原貌。

但,改有改的新意。年重新规划院下村,年开工建设,主推书画街区、美食街区、休闲区和游乐区四个板块,具备“吃住行游娱购”等功能。建筑风格采用赣派古村落民居样式,大力营造古色古香的浓厚氛围,年2月5日对游客开放。院下书院犹如枯木逢春,得以焕发生机,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书院朝东的位置,是新的院下景区。祥艺轩、非遗馆、祥云油纸伞馆,毛体书法艺术展这一带文化区自成一体,有着浓厚的传统艺术氛围。

从书院拾阶而下,有一株颇有年份的梨树,春来繁花满枝,又见一株苍郁古柏。往前走,有院下村人市文联曾绯龙主席的院下赋石碑刻字。院下村通过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复,以及重建,结合当地农耕、美食文化等资源,将创意融入旅游资源,引进旅游项目。美食街的八十多个店铺鳞次栉比,种类繁多,聚集赣味、湘味以及永新特色的一百多种美食、民宿、茶馆和非遗展示等业态。徜徉在美食街,不妨坐下来品尝一下卤猪脚、豆粉米果、米豆腐、铁板鱿鱼、唐人艺术等美食。若有时间,亦可前往游乐场所,玩一玩彩虹滑道、滑梯、蹦蹦云、旋转木马以及攀登檐等游乐设施。累了,再过桥,六七河对岸还有舞台,酒吧,民宿、茶馆和餐馆等,可来一段偷得浮生半日闲时光。第二期工程还有玻璃栈道,届时可以立于高处,放眼满陇金黄色的油菜花,青山隐隐,桃红梨白。

当地政府致力于将院下村打造成4A级景区,积极融入“大井冈”旅游圈。水墨院下景区除了打造非遗文创馆(永新盾牌舞、油纸伞制作、书法、瓷板画等)、亲子乐园、百姓大舞台、大井冈研学基地、原貌老房子以及垄上村改造、美食街、古柏、空中飞艇、竹海飞龙、垅潭瀑布等多个景点,又立足于“红、绿、古”等地方特色,积极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如千亩黄桃基地,百亩绿色生态大米,昔时红六军团所驻地老砖窑厂改造的大井冈红培研学基地艺术馆等。

村落规划整齐,小桥流水,广阔的郁金香园,汉服租赁馆,辣椒墙等,环境幽雅。若恰逢春雨迷梦,踩着青砖黛瓦间青石板铺砌的古街,指不定可以邂逅戴望舒《雨巷》中撑着油纸伞丁香般的姑娘。又或者沿着古老的六七河漫步,走累了,返回书院,沏一壶老茶,于檐雨滴动间,细细品读大师们的经典墨宝。

诸多景点中,惟书院独立清明。春风煦育,院下书院自重建后,不断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瞻。文化和经济融合催生文化经济。文化已成为推动市场发展和市场革新的内在动力。经济的振兴和文化有着一定的依赖性。古村紧紧围绕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美丽的自然风光、纯朴的乡土人情以及红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富农新图景。当地政府执著的精神,坚韧的毅力,积极努力的追求,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经济潮流中的一面标杆。

阳春三月,万物得遂所愿,纷纷披上绿的生机。古朴建筑、袅袅炊烟、参天古树、桃李烂漫,院下村世外桃源般的风景犹如一幅天然水墨画。春水汤汤,美丽的六七河犹如一条婀娜多姿的玉带,流过满山苍翠欲滴的竹头山,流过古村落,携裹着书院的墨香,哗啦啦唱响着乡村振兴之歌,轻盈欢快地流向充满着希望的远方。

作者简介:栖湖之隐,又名雪里梅香,梅安,湘子,晓君。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吉安市作协会员,西部散文协会会员。作品散见《散文选刊》《中华文学》《奔流》《散文诗》《速读》《青年文学家》《菲律宾商报》《兰州晨报》等报刊杂志。合集出版散文集《时光书》,出版个人散文集《草叶的低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