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自古商贸发达、人文也是相当荟萃的,作为广西的第四大城市,却长期以来在全国并不是太具知名度,直到夏至的某个节日才让玉林市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名声大噪。然而玉林市的城市底蕴却是十分的丰厚的,古时候的玉林叫做郁林州,当时就有玉林八景的说法,这些景点环绕在玉林城区的周围在古时候就非常有名,有的被大旅行家徐霞客的赞赏,甚至得到过南越王赵佗的眷顾,这八景分别是:瓯池春暖(西瓯池)、水月岩虚(水月岩)、寒山夜雨(寒山)、石室仙踪、紫水流霞、龙桥古渡(云龙桥)、白石洞天、凤岭秋清(挂榜山),这些景点有的还为现在的玉林人所熟悉,有的却已经消失在历史舞台里。下面我就分别为大家介绍一下这玉林城的旧八景,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第一景寒山夜雨(寒山)
寒山在玉林城北约8公里处,方圆数十里。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对其有过描述:寒山者,郁林西北之望也。诸山俱环伏于大容,而此独与之抗。早在汉代的时候就记载了南越王赵佗,夏日遣使入山采橘,旬月方返。问其故,云山中大寒,不得归,因而被南越王赵佗命名为“寒山”。明朝郁林知州邝元乐《咏郁林八景诗》咏叹寒山夜雨一景是这样的:寒山绝顶飞来石,兴雨兴云自岁年。知是传岩能幻化,商霖到处有尧天。寒山山高林茂,山涧飞瀑泉涌,山下浅潭清澈见底。山腰上有一口小井,终年不枯竭。山顶上有五座山峰,俗称五凤穿云,其中有块飞来石,上面刻有感应龙神四字。另有三条石笋,老百姓称之为寒山三圣神,明初在此构建的寒山庙至今香火不断。
第二景白石洞天
关于白石洞天,至今争议不断,有人认为是桂平市南部与玉林接壤的白石山,也有人认为是在玉林城西南约十里处,即在火车站的大牛窝和岭洞村附近的石笋洞,据说此地雨后常见彩虹,美轮美奂,仙子也被吸引到翩翩而至。另有一说在玉林城东南三十里的塘岸石山上,该山峰峦起伏,连绵数十里,大小岩洞不少,其中有一洞,白石很多,帮名白石洞,道书称为第二十一洞天。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从北面进入玉林游览当时桂平的白石山,大为称赞,只不过笔者认为,白石山在距离玉林城区较为接近的地方比较准确。
第三景石室仙踪
玉林的石室具体地点历来也是说法不一。最古老的说法是位于今天玉林城区的玉州区政府大门右边,原是一个天然石穴,洞口有一巨大石头覆盖,洞内又大又深,传说是神仙修炼之处;石穴旁有水井一口,历年来居民都到此取水,将周围的石头踩成了一个个仿似仙踪的凹脚印。另一种说法,石室即是在玉州区西北三十里的寒山别干西面的山坡上,这个石岩有一块石板,板上石筋隆起,就像虱子一样,所以又俗称石虱。石板上有一个坎,就像巨人的足迹一样,有数尺之长,几寸之深,脚趾痕迹非常相似,而且从没有生长过苔藓。传说这山岩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张道仙曾在这里炼丹,那足迹石坎便是他的脚印。于是,当地人称之为石室仙踪,并命名该岩为陷仙岩,呀仙隐岩,或张道岩。
第四景紫水流霞
传说在南宋玉林城区南偏西一里处,南流江北边有一口水井,周围有1米高的砖墙围住,井下压着一条龙,一到天旱,这条龙就会呵呵喘气流出紫色的口水来,故俗称龙泉,或称龙井或称龙泉井。从南宋淳熙巳亥年在井的旁边立碑,并命名为濯缨泉。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甘润肺腑,泉水呈浅红色,经过古井水源流经的土层有时是红土溶解,有时是红色菌藻繁殖,泉水变成紫霞色,故有龙泉涌出流霞水的诗句。宋嘉定十六年,明洪武与永乐年间、清康熙癸巳年、嘉庆十九年、咸丰四年,五次流出紫水,所以改名紫泉。有人认为,这是天下太平、科举兴盛的吉祥的征兆,所以又命名为瑞泉。玉林州古时候最有名的书院即以“紫泉书院”命名,可惜的是这一奇特的泉水消失在了清末民国的乱世之中。
第五景水月岩虚(水月岩)
水月岩位于玉林市区、北流、陆川三市县区的交界处,距玉林市区11公里,北流市区20公里,陆川县城35公里。水月岩为历代名人墨客所赞颂,相传为明初建文帝曾在此避难修行十余年,古代名人苏轼、徐霞客曾前来揽胜,徐霞客在其著名的《水月岩游记》中述道:石山森森,自北而南,如列旗整队,别成一界矣!。明朝知州邝元乐《咏郁林八景诗》是这样咏叹水月岩虚一景的:月上水生岩半间,岩虚得月透天关。水流到海源头活,月照人心不照颜。水月岩为正宗的玉州八景,可惜玉州区在后来的开发中非常滞后,后来景区被整体划归陆川县管辖,不再属于玉州区的了。
第六景龙桥古渡(云龙桥)
龙桥指的是云龙桥,在明代叫做瑞龙桥,是玉林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玉林城区大南路南端,南北横跨南流江,在城西南约三里的南流江中,是古代在南流江上以青石建筑规模最大、年代最古老的石拱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云龙桥是元朝延佑年间(公元-年)初建,是架起木材做桥梁;明朝永乐8年(公元年)才开始砌石头来做地基,架起木材来做亭;万历年间(公元-年)才开始创造石桥;清朝嘉庆24年(公元年),募捐得到白银余两,再向达官贵人借支白银余两,重新修缮了云龙桥,用新的石料把桥面铺平整,有七、八尺宽,成为了现在的样子。云龙桥当时是固西南之关锁,实行旅之要津,可见其是玉林重要古迹之一。
第七景瓯池春暖(西瓯池)
据《唐书·地理志》的说法,郁林为古西瓯骆越所居,玉林境内的党州(小平山镇)曾是南越西瓯古国的一个国都,古称“古党垌”。郁林州内的西瓯池就是与此有深厚的渊源。西瓯池位于玉林城区西北角,现金茂白马商城背后,池上有一拱桥名曰奈何桥(不是阴间那座)之所以这样命名。是传说西瓯池内住过蛟龙,后飞往九天。池西北地下有暗河,土质松软,城墙经常倒塌,人说是池内龙翻身的原因,当时的州官信以为真,所以就建造了万寿宫用来镇压。如今的万寿宫早已不复存在,民国后改为中山公园,今天金茂白马商城马路中央的两棵古榕树就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西瓯池也早已成了居民区,只有民居门牌上的西湖里字样还能让人感觉到瓯池春暖模糊的记忆。
第八景凤岭秋清(挂榜山)
玉林榜山,原名凤岭,在玉林城区东二十里处,有石壁高十余丈,侧宽数十丈,能容得下千余人。这块石壁,呈灰赭色,是过渡性的风化石,长期受到风雨剥蚀,有时石皮会塌下,呈现崭新的姿态。玉林人聪颖勤奋,崇尚书诗,科甲层出不穷,古人传说挂榜山崩,六年之内本州必有科甲人才出,名题金榜,所以命名榜山,俗称挂榜山。三山挺秀在郁州,挂榜山崩应六秋。文笔擎天官内阁,笔架山下几封侯。自古以来,挂榜山、笔架山就有魁星圣地之美称。今天已经成为了玉林师范学院的的后山,可惜的是近些年管理上有些混乱,导致山上土葬之风盛行,对玉林这一重要景点造成了影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