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位于温州市永嘉县境内,崇山峻岭的原生态环境使一大片古村落得以完好保存,镶嵌在这片奇山秀水间。

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楠溪江的古村落有其独特之处,是文人士大夫的隐逸闲雅和田园生活结合形成的耕读文化的体现。

楠溪江两岸的村落里,有几个颇有讲究的古村。在村落建筑上,傍山临水,筑园凿池,栽花种竹,一屋一亭皆顺应山水形胜,于野趣中追求恬淡;在布局上,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文房四宝”等儒道思想融入其中,虽是人工,却宛自天成。

01芙蓉古村

正位于芙蓉山脚下,几座奇异山峰如古村的一景遥遥在望。整个村落按照八卦五行布局,有悠久的耕读文化历史。

大门进去是中塘街,也是这个村子最主要的一条街道。街旁的陈氏大宗祠端庄威严,是陈氏家族最引以为傲的存在。

沿中塘街深入,两边深宅中不乏酒楼客栈等门面,记录下了史上的繁华。走过这段深宅院墙,可以看见若大芙蓉池方塘中一座屹立数百年之久的芙蓉亭。

这是芙蓉村的标志性建筑,站在池塘北边的中塘街上,正可看见一塘池水将远处的芙蓉峰堪堪纳入。芙蓉亭重檐飞角,造型古朴。

冬日暖阳下,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芙蓉池边,一边晒太阳,一边抽烟闲聊,让人有种错觉,仿佛时间就此停止,而生活本就该如此惬意。

芙蓉池西面是古村有名的芙蓉书院。这是陈氏家族追远而设的学堂,陈氏于乾隆年间建司马第大屋,并依祠建学,创建了这座学堂,教育后辈富而好礼,贫而不吝,将永嘉学派的重商思想与儒家学说完美结合。

司马第大屋位于书院西北不远处,走在青砖条石铺就的小路上,伴着屋外沟渠中潺潺清流,入眼是鹅卵石排列成的院墙,和高出院墙的飞檐,小巷曲径通幽,带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领略陈氏家族的繁荣。

时至今日,大贵族早已没落,宅子虽保存得完好,却不免陈旧残破。宅子里还住着人家,依旧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看到他们如同看到了几十年前。

有时,透过年久失修布满爬山虎的残破矮墙,望见人家烟囱里飘出的袅袅炊烟,内心便多了几分平静。

为了保护古色古香的村落建筑,芙蓉村外新盖了拆迁房,现在再去,芙蓉村里只怕再见不到这样真实的乡村生活。

02丽水街

丽水街长廊是这个村子的经典,也是岩头镇最有名的景点。长廊长三百米,呈弧形,廊上挂了一排红灯笼。长廊下就是一条数米宽的水渠,从丽水街正门一直延伸到后门,将村子隔成两半。水渠是防火用的,名为荷花湖。

每天傍晚时分,灯笼亮起,映在湖中,一上一下如两条红色长龙。不可否认,这条丽水街很适合摄影,但比起芙蓉村,这里的商业氛围浓厚了些。廊里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摆下摊子,卖着千篇一律的纪念品,或有几家顺带卖些当地特产小吃。

长廊对面杨柳扶风,花木扶疏,垒石铺路,绿荫丛中黛瓦叠檐,木屋相连,看起来别有一番天地。

远处高塔耸峙,晨烟雾霭环绕,隽永清新。

丽水长廊尽头,是两棵几人合抱的大树,浓荫蔽日,守护者这方乐土。丽水桥横跨湖上,桥边是方亭八柱,重檐攒尖的花亭。

走过丽水桥,沿着鹅卵石和大青石铺成的村路,蜿蜒进村子。沟渠连着方塘,水质清冽,既可作防火之用,又是村民洗涤之处。

辗转登上村子旁的小山丘,就到了文峰塔,站在那里,可以俯瞰整个丽水街。翠色掩飞檐,葱茏处,薄暮炊烟,悠悠乡情。

03苍坡古村

古村按文房四宝规划的格局,门口的水池即洗砚池;池边的路笔直笔直,末端直指笔架山,乃四宝中的笔;路边用条石砌成了砚台,而整个村子就如一张留下墨宝的纸。

古村的蕴意十分明显,村子里也留下了不少文化历史遗迹。诸如彰显古村辉煌的李氏大宗,那座屋顶如大鹏展翅高飞的戏台,雕刻着隋唐英雄人物的门扉,如此总总,都让人觉得这座古村极富文化底蕴。

在苍坡这张白纸上,除了画上点点民居,还点缀了许多繁花绿草。这是我在几个古村落里见到的最有生态修复意识的村子。

池塘里,一块块浮床整齐有序,种满了美丽的水生植物,碧叶葱葱,几点鲜花盛开,修饰得古村清雅婉丽。

我们绕着村子外围走了一圈,来到望兄亭。此亭与对岸的送弟阁隔水相望,相传其中有一个关于兄弟情深,相送不舍,挂灯传讯的故事。

走过望兄亭,就转到古村大门外,回头仰望牌楼大门,“苍坡溪门”四个字清晰可辨,透着几丝沧桑,如同这些古村落,似是在千百年的寂寂长河里守望,在旅游开发中老去……

04埭头古村

这是一个已经老去的古村。

人总是很奇怪,古村翻新,觉得那不是古村,俨然有种被欺骗的感觉。可是,当你看到真正古旧残破的村子时,你又会觉得,太破旧了,好可惜!

埭头古村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此。

外围是新修的仿古建筑,进了大门,里面依山而建的层层院落,因为年久失修,又无人居住,墙头杂草丛生,墙壁斑驳,不忍直视。

我们就在这片破落的古村里寻找一点慰藉。看吧,村子坐落在奇峻的山崖下,入眼即是碧水青山,可谓风水宝地;看吧,院墙那独特的照壁,多么富有年代感,见证了古村的历史;看吧,松风水月意境幽远,文人墨客聚居,耕读文化名不虚传。

然而,古村落终究远离了我们,成为只可远观的古迹存在。最近一次去楠溪江,我已经深深感觉到,这些村子,就像楠溪江的溪流滩林,正逐渐失去原有的特色。

毕竟,地理阻隔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已不复存在。毕竟,乡村也要发展经济,即便保留古村,很多也经过重新维修。

像埭头古村这样残旧的村子确实不多见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