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在居民小区。
合肥市蜀山区笔架山街道聚焦居民小区,持续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小区下移,以小区这个离群众最近的基本单元,坚持党建引领居民自治,通过“书记工作室”,不断“建组织”抓覆盖、“找党员”抓骨干、“优机制”抓统筹、“抓服务”聚合力、“兴文化”强精神,积极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向居民小区延伸,努力实现党建引领好、群众自治好、各方协同好、为民服务好、社会风尚好的“五好”目标。
“建组织”抓覆盖,群众家门口的“战斗堡垒”建得更坚固
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该街道制定下发《关于全面推行“书记工作室”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的实施方案》,不断强化居民小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建强群众家门口的战斗堡垒,使小区党组织成为小区治理“主心骨”。
配齐配强小区党建工作力量,22名社区两委班子兼任小区党建工作指导员。实行领导班子包保责任制,11名街道领导班子包联5个社区32个小区支部,统筹抓好各项政策资源下沉小区的推进落实,共同研究重要事项,帮助解决“五好”建设突出问题。
基层治理工作,“领头雁”的作用尤为重要。为此,该街通过组织选派、党员推选、退休选用等方式拓宽选人渠道,鼓励22名优秀离退休人员、25名军转干部、青年党员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34名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小区党组织第一书记,确保小区党组织实体化运行有序。
小区党组织建立起来了,更要有为有位。对成熟的商品房小区,以监督业委会、物业公司依法履职为重点,推动民主协商,规范管理小区事务,加快推进“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对回迁安置小区,以兜底补位服务群众为重点,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服务群众。
“找党员”抓骨干,党员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
把社区直属党员用起来,把在职党员亮出来,把流动党员纳进来。通过推动小区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责任”,发现示范带动一批德才兼备、热心小区建设的优秀党员参与治理,不断激发参与小区建设的积极性。
针对社区直属党员,根据党员家庭住址,将全街名社区直属党员的教育管理落在小区党组织,同时进行设岗定责,广泛开展环保、宣传、监督、帮扶、调解等公益服务。
针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依托党群连心桥、“四联四定”“双报到”党员志愿服务登记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上门走访,引导余名在职党员在小区亮身份,组建志愿服务队15支,认领项目18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余次。
针对流动党员,通过党组织主动联系、便捷组织关系转接、定期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困难等方式,传递党组织的温暖,引导名流动党员将党组织关系转到小区,发挥骨干作用、参与居民小区发展治理。
“优机制”抓统筹,居民小区成为共建共享的平台
按照“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的总体思路,以“书记工作室”为纽带将居民自治与政府协同相结合,形成居民小区发展治理的长效机制。
建立组织联建、引领共治机制。发挥小区党组织主体作用,推动业委会筹备改选、物业公司选聘,组织居民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参加各类功能性党小组和志愿项目,引领小区各类组织参与小区发展治理。
建立事务联议、问题共商机制。建立由街道党工委牵头、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商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协商机制,定期召开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居民代表、等代表联席会议,群策群力解难题。先后解决物业履职不到位、适龄儿童入托难、电梯维保等数10件难题,赢得了群众点赞。
建立阵地联用、空间共享机制。盘活小区闲置服务用房,下拨25万元启动经费,全面开展小区居民睦邻点建设。率先完成山水名城、水岸茗都等9个小区㎡小区睦邻点打造,实现融合党建服务、网格代办、居民议事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建立活动联办、资金共筹机制。用活用好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等专项资金,通过居民自筹、社会募集、公益创投等多渠道筹资开展服务,已累计组织活动68次,吸引2万余名居民群众、家社会组织共同参与。
“抓服务”聚合力,精细化和精准化的服务拉近了党心民心
把小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寓于服务之中,将驻区单位资源资源下沉到小区,精准对接居民需要,解决好居民家门口的琐事和难事。
坚持问需于民,发挥小区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广泛发动业委会成员、小组长、楼栋长、物业机构、社会组织等力量,结合蜀山区“群众出卷、我们答卷”活动,线上征集、线下走访,协调解决居民、小微企业意见建议30余条,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汇聚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坚持整体推动,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打破街道社区、单位、行业等领域党建各自为阵的局面,破除“小街道”“小社区”与“大机关”“大单位”的行政壁垒。街道社区两级党建联席会议共吸纳辖区中央驻皖单位、省市机关、省属大型企业、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5大类44家单位参与,不断推动公共管理和服务资源进小区,厚植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基础。
“兴文化”强精神,居民小区成为市民生活、情感和价值的共同体
在小区的文化建设中,党组织具有引领作用。通过涵养小区共同文化,构筑起了生活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
充分发挥“书记工作室”在社区文化服务中的策源地作用,注重培育正能量的社会组织,注重培养和树立党员、居民中的优秀典型、道德模范等,通过“身边事感动身边人”“道德讲堂”等活动形式,提升小区居民文明素养,营造和谐邻里关系。结合文明城市建设,开展“文明楼栋”“文明单元”“和谐家庭”等评选创建活动,倡导小区内各类组织及居民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建立各类群众文艺团队,发动业委会、物业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睦邻公益金”,引进专业公益社会组织为小区居民提供免费服务,有效拉近了各方之间的距离。目前,3个社区、6个业委会、5家物业服务业公司联合出资15万元,免费开设22个公益课程,惠及户家庭,人次。(王文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