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东方欲晓(蔡店)
几位老战友久慕姚家山,想去走走看看。而我,这个老蔡店当然得尽地主之谊。初秋时节,难耐的暑热还未退去,我们一同上了姚家山。
正在建设中的蔡店至姚家山三级旅游公路进入源泉村后,沿着梅店水库上游的主要河流——源泉河,蜿蜒伸向河流的源头夹子沟。
夹子沟是一条东西走向、长约五华里的峡谷。旧时,它是姚家山人乃至孝昌北部山区人们到蔡店、去黄陂、下武汉的大通道。新建公路路基沿峡谷南面山崖而上,宽阔而坡势较缓。
不难想象,公路建成后,交通环境将会大大改善,与近年兴起的姚家山“红色+绿色”旅游相匹配。
建设中的道路新旧交融,上山的车辆时而闪向大体成形的新路基,时而又因正在施工的桥涵、绝壁而迂回老路。
依稀可辨的老路,九曲十八弯,如一条玉带缠绕于山间沟沟梁梁,几辆汽车行驶其间,欲如电影《奇袭》中军车在险峻的群山里追逐的画面。汽车盘旋而上,爬行一阵后到达宽敞的脊岭,这就是姚家山。
“哇,好壮观的姚家山!”战友们不禁惊呼。是啊,每个第一次来姚家山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觉,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心灵震撼。
我脑子里还清晰地印记着第一次来姚家山的情景:
连绵起伏的群山青翠欲滴;九百多人的自然村落背靠北面巍巍黄牯石山;面朝南面高高耸立双峰山,西边是笔架山,东边是夹子沟尽头宽阔岗地;四面环山拥抱着村庄和村前五百多亩平缓的田畴,构成一个偌大的盆地。
从双峰山流下的溪水经长长的南冲峡谷沿山脚自东而西,与来自黄牯石山、笔架山峡谷形成的小河自西向东在村前正南方汇集,流进一道豁口,形成长达十里的溪谷,流向孝昌。
这里,是大别山余脉的小悟山地区腹地,卧枕大别山,西接孝感花园,扼守京汉铁路,东临黄陂,拱卫武汉,古往今来都是一处战略要地。这里,山清水秀,沃野平川,陂孝通途,是养育九百多姚家山人的福地,更是一处世外桃源。
而眼下,站在村口岗岭上,眼前立刻又呈现出另一番壮丽景象:一块巨大的褐黄色石头上镌刻着“姚家山”三个红色的行书字格外醒目,让人顿生遐想。
左边,是一处足有三千多平米的生态停车场,小车、大巴停得满满当当;右边,三千多平米的红色广场因势分成上下两级,站在下边广场可以看到门楼、游客接待中心、酒店、和新五师陈列馆等建筑全景,是人们拍摄留影的好地方。
从青一色花岗石线石台阶拾级而上是上一级广场和一片巨大的连体徽派建筑群,线石条砌成墙基座,白石灰勾勒的青砖墙,桔红色木制格子门窗,黛灰色布瓦,飞禽走兽的屋檐,给人留下一种庄严恢宏的印象。
正门一律朝东,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犹如姚家人列队迎接远方来客。最南边的门楼高大雄伟,是进村的入口。
门楼上方是一块巨大的匾额,白色底色上镶嵌着“武汉抗战第一村”几字镀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新五师老战士、原武汉市委书记、原内蒙古自治区区委书记王群为姚家山村所亲笔题写的匾额。
门楼两边分别写着:“喋血中原横扫倭寇先烈丹心昭玉宇,描红绿野奋斗老区後昆妙手建仙乡”的楹联,是由市老促会集合众多当年新五师老战士共同创作而成。它高度概括了波澜壮阔的抗战场面,艰苦卓绝的抗战精神和励精图治、重振河山、山乡巨变的伟大实现。
紧挨着门楼的游客服务中心与酒店相连,从游客中心穿过内走廊可到达餐厅和客房。酒店与新五师陈列馆由廊桥连接,可直接通达陈列馆二楼。
陈列馆处在建筑群最北端,背靠村后高耸的主峰。建筑面积多平方米,从上一级广场拾阶而上到达正门,花岗岩石阶,三层楼房,为方便年老体弱者上下,还设有电梯。
姚家山村,地处黄陂北端西南边陲。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代革命家率领新四军第五师转战大小悟山,孤悬敌后,扼守中原,浴血奋战,建立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第五师创于是年冬,党中央派李先念率领一部分干部由延安向华中进发,翌年1月到达河南竹沟镇,与豫鄂区党委一起,组建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李先念任司令员。后又壮大为0多人的豫鄂挺进纵队。
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央指示,豫鄂挺进纵队改编成新四军第五师,下辖三个旅两个纵队。
年至年,鄂豫地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多次驻扎于此,最长时间达半年之久。在这里运筹帷幄、团结军民、抗击倭寇,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战斗篇章。姚家山一度成为新五师和鄂豫地区党委的指挥中心。
陈列馆里收集了大量的珍贵史实资料和图片,有新四军活动部署、战争场面的全景综述,有新五师的发展沿革,有新五师在武汉、黄陂活动期间大事记载,有新五师指挥机关与鄂豫边区党委进驻姚家山活动情况展示。
声、光、电、图片、模型、蜡像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立体运用,再现当年波澜壮阔的抗战场景。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站在一幅幅历史画卷面前,我和我的战友,没有交谈,没有唏嘘,静静地看,默默地记,把感叹留在心底。慷慨赴死,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抗战将士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壮美山河,更是这巨大的精神财富。
从门楼走进湾村,是青石板铺成的路面,修缮过的旧式老民房与新建成的楼房鳞次栉比。历经战火硝烟洗礼,走过历史沧桑的姚家山村,几年前,在市、区政府主导下,引进企业开发,将其成功打造成“红+绿”人文自然旅游景区。
新五师指挥机关与鄂豫边区党委的办公大礼堂旧址(姚氏祠堂),李先念、陈少敏旧居,后勤部、参谋部、印刷厂、修械所、医院、造弹厂等旧址相互交织,散落于村间幽巷,农家院落之中。几经修缮,旧景重现,是武汉市唯一保存较完好的近现代革命文物建筑群。
深褐的标识牌给游人以引领。厚重的历史原貌重现山村,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无愧被市委市政府誉为“武汉抗战第一村”的称号。
大礼堂旧址历经三次维修。第一次毁于日军的炸弹,几乎夷为平地,是李先念带领新五师战士抢修重建的。历史沧桑,几经风雨,为保留好这珍贵的遗存,政府曾两次进行大规模修缮,这就是现在整旧如旧的大礼堂旧址。
走进礼堂,锈迹斑驳的老式电话机、马灯、望远镜、驳壳枪,被硝烟和岁月熏黄的大小悟山区新四军第五师战略形势图、军用地图、新五师机关、鄂豫边区党委与中央联系的电文历历在目;阁楼上的办公桌、小油灯、支撑于一隅窄窄的行军床,不禁让人想起挑灯夜战的新五师将领。
穿行于村头巷尾,仿佛感知到修械所、造弹厂里炉火红红,铁锤叮咚;参谋部、印刷厂、医院紧张忙碌的身影;后勤部里纺车嗡嗡,织机款款,油灯下的妇女正在赶制军鞋;那几处大石碾旁,村民们正在为子弟兵碾磨军粮。
站在李先念、陈少敏旧居门前,脑海里浮现出李先念与房东诚台大哥一家同吃一锅葛粉羹,陈少敏为老大娘焐热双脚的情景。仿佛又听到出征归来,亲切地呼喊着“诚台大哥、花大嫂,我们回来了”的声音……
谁说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走在深巷院落里,心在穿越时空,与先烈对话,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沁入脑海,激励着你去追寻、去探究、去奋斗。
一寸山河一寸血,对这块浸染着先烈鲜血的土地,姚家山人更懂得如何珍惜。不忘初心,追寻着先烈们远去的背影,走出硝烟的姚家山人凭借着丰厚的人文山水资源,以抗战的精神,砥砺前行,描红绘绿,建设美丽乡村。
新建的居民小区到处挂满红红的灯笼,星罗棋布的农家乐到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改造过的农田,沟、渠、路网井井有条,瓜果飘香。看着的战友们意欲未尽,我念起我前年所写的一首打油诗:
村口数棵树,山下高低楼。庭院有瓜果,畈上稻谷熟。荷叶莲蓬夏,枣子板栗秋。犬吠鸡鸣声,烈酒热炕头。陶翁惊叹矣,此处皆可留。
战友们听罢笑着说:这正是我们所感受到的姚山印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