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山的传说
曾宜华
坐落在上村境内的天马山,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孙悟空几次三番大闹天宫,玉皇大帝被逼无奈,只好依太白金星之计,把孙悟空封为“弼马温”。孙悟空于是经常来到天马山放牧天马。那时的孙悟空猴性顽劣,常常把天马放出来就独自玩去,或是躺在树荫下睡大觉。有一天马匹漫山遍野乱跑,在距这座山十多里外的烂泥田(山名)、张天窝(山名)、林中庙附近的溪边大青石上,踩出了一个个一尺来深,直径二十多公分的脚印(至今清晰可见)。天马群中有一匹白马格外淘气,喜欢东游西逛,一会儿从天马山跃到老居的笔架山,一会儿又奔回天马山。据说上模和冠朝的乡民,在阴雨天都能看到这匹飞奔的白色天马。不仅如此,那匹马还会偷偷跑下山来糟蹋庄稼,因此天马山脚下的那个山坑,人们把它称作白马坑。那匹白马还溜到田西村九组的田野偷吃庄稼,后来那个山村也叫作白马坑村。天马山因此得名。
弼马温这样放牧的事情被玉皇大帝知道了,怒发冲冠,当即召集满朝文武百官,荐举兵将前去降服孙悟空。此时,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也被弼马温强占去,因此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海龙王当即荐举自已的三太子挂帅出征,玉皇大帝随即应允,并命乌神擂鼓督军。此日,龙三太子率领虾兵蟹将一行人马朝天马山杀将而来。你说那弼马温哪服得了这口气,也率众小弟们全力应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时间,天马山上战鼓隆隆,刀枪剑戟寒光闪闪,漫山遍野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喊杀声,哭爹喊娘声此起彼伏,这场战斗打了七七四十九天,天马山上也踏平了十八块山地,后来人们把这十八块平地叫作十八盘。
在那场混战中,悟空瞅准一个机会,对着龙三太子的腰部,将金箍棒狠狠扫去,一棒正中了龙三太子的软腰,那龙三太子当即现了原形,从半空直掉落在田野上,在地上痛得打滚。后来那块田地就叫龙背塅。龙三太子滚过的地方成了一条又深又弯曲的沟河,人们叫它龙沟。那龙三太子滚落田野,龙头摆在了石壁村的一座小山上,后来人们把这山称作龙头山。龙尾摆到上村5组和路下村交界的田地,那地方就叫作黄龙江。
再说那龙三太子被打断了腰,龙身一分为二,龙头往上村二组(石壁子)山里逃去,那里有个深深的水潭叫龙王潭。龙尾朝笔架山逃去,笔架山下也有个龙王潭。据说,在干旱的年份,龙王潭干涸,附近有村民曾走进龙王潭深处,发现那里有石桌椅,石床石灶石碗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再说龙三太子真身逃回了东海。只可怜那些虾兵蟹将及龟丞相,它们来不及逃走,只好在龙沟深处藏了起来。所以那龙沟里的鱼虾、甲鱼特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村里很多人到那去摸鱼捞虾捉甲鱼,每人每次都收获满满。有的人捉到过七八斤重的甲鱼。
传说弼马温与龙三太子的那场大战,给这里的森林,庄稼损失不少。于是玉皇大帝和太白金星商议,让天马山上的所有植物都含药性,包治百病。乌神的那架战鼓也留在了天马山顶,让乌神附体(山顶那块形似战鼓的黑色岩石),另一块岩石上有一个深窝,形似脸盆,人们叫它石脸盆。石盆虽在山顶,但盆内终年有水,那水也能治病(人称仙水),在山上采山货劳作的乡民如被蚊叮虫咬,搽点盆里的水可立见奇效,不痒不痛不肿。
天马山的神奇传说在邻近乡里传开。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天马山被奉作神山。每年农历的五至八月份,是上模、冠朝,还有万安的乡民来这里朝拜神山的日子。我村不少村民都到天马山上摆摊设点,售卖祭祀用品,各种特色小吃,山货等。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采集树叶杂草等神药,回去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天马山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我有冠朝的一亲戚,与我同龄,小时候曾来天马山上采摘树叶杂草,回去治好了几年村医没治好的皮肤病。
直到今天,冠朝大冈村仍有抬菩萨请神的习俗(抬椅子),据说这就是天马山乌神的化身,当地人敬称为大帝公。附近乡民请大帝公看疑难杂症,红白喜事择吉日,看房子查家运,建房定盘子打地基等,可灵验了。
天马山上还出产一种红蘑菇,那菇冠表面红中带紫,连菇脚也有红色,且是实心的。鲜菇味道鲜美,菇干味道忒香。药用,食用价值可高了。
天马山,一座神奇的山,它护佑当地村民富庶平安。它的神话故事世世代代永相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