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忠摄
杭州日报讯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富阳,曾以温婉灵秀的富春山水而闻名。进入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之路的新阶段,人居环境生态化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样板地,成了村民新追求,也承载着城里人最纯粹的一袭桃源乡梦。
本期《热点面对面》,我们来到富阳的匠心之作“洞桥文村村”——作为“杭派民居”的乡村试验田之一,文村曾入选全国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为富阳山乡捧回过“国字号”荣誉,也是浙江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文村村的建筑融于山水。这里历史现代交融、美丽滋养美丽的蜕变路径,堪称人居环境提升的典范。
古今交融住进美院大师的乡梦里
风烟俱净,细雨如酥,二三水鸭徜徉溪涧,岸边是茂盛的油菜花田,开得正好。这里是富阳区洞桥镇文村村,距杭州主城区2小时车程的一处山里桃源。
对着门前一泓清波,民宿逸山栈的女主人周群丹于天井处,悠悠沏一壶清茶,享受着旺季前难得的片刻恬静。按照往年规律,等乡里的油菜花发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客人又该登门造访了。“要不是这场雨,客人的订单会更早些。”她叹了口气,却不觉得惋惜,“我们夫妻是最早一批回来开民宿的,大约4年前,我俩就认同美丽乡村的发展理念。现在我已辞去酒店餐饮业的工作,全职经营这里,一年能有10万左右的收入,与城里打工相比,不算特别多,但图的就是这份自在。”
文村溪上下游,大约有三四十幢这样的“杭派民居”,大多都是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的手笔。远远望去,改造过的老宅群落呈灰、黄、白三色,与周围山水浑然一体;走近细看,又形态各异、颇具意趣。在王澍看来,未来的乡村,其实是一种“隐形城市化”的状态,有生态环境,有传统历史,也有现代化的生活。
这些新式的“杭派民居”,由文旅公司或村民自主开发,大多发展成了民宿产业,主打小而精的房型。旺季,一房难求,价格,也不算便宜。最贵的一层,要元一晚的价格,但节假日仍然供不应求——“即便是村书记自己想订,都难呢。”民宿“管家”沈一琴,也是土生土长的文村人,今年56岁已经退休。“杭派民居”项目落成后不久,她就主动请缨,管理起了附近几幢民宿,一年也能有好几万的收入。忙时,她还得和其他几位管家“跑来跑去”才赶得及收拾房间。
作为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省级综合试点项目,杭派新民居工程并不只有“花架子”,基础配套设施的“里子”也绝不含糊。除了道路全部硬化,排水、排污采用地下统一管网,周边覆盖绿化外,村居的屋顶还安装了光伏发电装置,空调等现代设备更是配置齐全。即便江南多雨湿冷,室内依旧温暖如春。
“镇里村里组织回迁居民到附近美丽乡村去参观,大师参与设计的作品让我们以半价回迁,本来打算自住的。老木头、青石板、黄泥墙,推门就是笔架山和文村溪,喜欢这种原生态的感觉。”周群丹说。
历史成就未来
美丽滋养美丽
文村村书记沈樟海和文村党总支副书记、村监会主任郎卫平介绍,沿着文村溪,共有明代、清代、民国三个时期的40多幢古民居。其中经王澍改造的有32幢,其他则由村民仿造大师风格,保持了外立面的统一。“大师希望新旧交融,起初村民还反对来着。他们想要拆了盖那种西式小洋楼。”沈樟海说。直到见到了头批民宿红火的生意,许多村民才转了念头。“从村里包办到以奖代补,现在七八成村民都同意新民居方案,我们也让大家自主装修室内,每幢单独评估,给予补贴。”
牵手王澍的机遇,说是“意外”收获,实则蕴含着一定的必然。文村一向注重历史遗存的挖掘与保护,古建筑但凡不是危房,一幢不拆,到现在还保留着六七十年代至90年代的建筑风格,宛若时光回溯。年,恰逢王澍承接“富春山馆”项目,多次往返间发现了文村的古建筑群遗存,对就地取材、蕴含民间智慧的“石头打墙”工艺很感兴趣,认为这是“真正的建筑艺术”。
“刚好村里划出9亩多的地用于新农居点改造建设,大师就让镇里来牵线。有项目就能申报经费,有经费就能更好地保护,我们也就答应了。”沈樟海回忆道。
并且,为了让独特的建筑方式能够得到传承,当年的“杭派民居”项目全都选择了洞桥当地的工匠和建筑工人,确保美院的建筑手艺能推广运用到未来的农户建房中。如今临溪而建的文村新区,每幢房子都自带一个小院,建材构成普遍为杭灰石、黄黏土和楠竹。“按现在的成本看,砖瓦水泥更划算,但我们还是尽量保留了原先的味道。”
“环境那么美,村民们就想好好维护它。”新晋村党总支委员朱逸超说。这位浙大毕业的文村人,在年决定回乡当起了村干部。看着烂泥房与泥石地长大的他,如今想为家乡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在文村,像周群丹一家那样开门迎客的是一批人,像沈一琴那样开启第二事业额外增收的又是一类。“每年10万的客流量,有组团来学习美丽乡村经验的,也有建筑系学生、国外摄影师。”蝶变的文村,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与思归的游子,还带来了文创开发类的生意,书吧、咖啡吧、小酒吧、乡贤馆等一应俱全。比如众安文旅的驻村“管家”王庆兰,于年初随项目驻点此处。现在的她边照看造纸、扎染、豆腐制作的手工工坊,边试水直播,俨然成了半个文村人。
最近,文村还与众安地产合作,将50多亩农田用于亲子基地建设;动工不久的村播学院,将致力于培养、发掘更多新农民直供直销,发展美丽经济,以及挖掘沈氏宗祠文化、今年立项的全省第九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项目。借着这阵东风,文村始终一边坚持守护这方净土,一边努力争创省级4A景区。
几度春风几度秋,记忆中的困苦悄然远去。山乡四时,就是当下最美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