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文灿张妍

从梅林山出发,沿银湖山到笔架山再到中心公园,抵达莲花山,五大公园之间可一路畅行,无缝连接。

日前,作为深圳山海连城计划的关键一环,深圳中部五大公园通过远足径、郊野径和园道正式实现初步连通,实现公园群、商圈与社区彼此相连,实现“连生态、连生活、连生趣”的山海连城格局。

▲“五园连通”徒步路线实现初步连通。受访单位供图。

首个落成的公园群连通项目

鲲鹏径一号桥是国内首座兼顾人行步道和独立生态廊道的廊桥。日前,随着该桥的正式贯通,将梅林山-银湖山缝合修复,使得位于深圳市中心区的“五园连通”徒步路线实现初步连通。

▲鲲鹏径一号桥,受访单位供图。

近年来,深圳大力实施山海连城计划。根据《深圳市山海连城三年实施方案(-年)》,通过廊桥、连桥、隧道涵洞改造等方式连通梅林山、银湖山、笔架山、莲花山、中心公园“五园”,形成以绿色为基底、以山水为景观、以人文为特质、以街区为基础的城绿交融新格局。

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总师余淑莲表示,“五园连通”是山海连城计划里面首个落成的公园群的连通项目采用“廊桥生态缝补+地面慢行贯通”方式,通过鲲鹏径一号桥、北环珍珠岭天桥、莲花山和笔架山幸福廊桥缝合山林生态断点,使5个公园互联互通、连片成网,“‘五园连通’这个示范项目,对于以低碳、节约方式来实施山海连城计划具有很重要的一个借鉴意义。”

一边是动物廊道一边是人行步道

生态廊桥打通梅林山与银湖山

记者在梅林山-银湖山生态廊道上看到,廊桥形态似两山之间的天际线,还原山体自然生长形态,模拟山体岩石骨架,桥上营造多种共享生境还原植被生态。

▲受访单位供图

作为山海连城计划中提到“一脊一带二十廊”中“一脊”的所在,梅林山、银湖山是贯通深圳市中部生态斑块的主要生态廊道,但早年因梅观路建设导致两座山体生态景观区域分割断裂。

此次,生态廊桥的搭建对于修复割裂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你看,我们在桥上设计了很多大石头,是为了让豹猫有个隐蔽安全的空间,让其有安全感。同时,我们还在桥上培育了80余种乡土植物,主要以浆果、花香类为主,使其成为路过小动物们的口粮。”深圳综交市政院总工程师、鲲鹏径一号桥总设计师刘晓华介绍道:“设计之初,我们对深圳市生态基底做了一个调查,包括有哪些动物会经过。同时,还在桥上打造了一个‘雾森系统’,模拟山林温湿条件,营造常绿阔叶林、灌草丛、池塘湿地三大共享生境,以方便野生动物更好地迁徙、觅食。”

一边是动物廊道,一边是人行步道……这座廊桥供人行走的步道只约占十分之一。“以前从梅林山到银湖山都是走高速公路下面的地下涵洞,现在有了这座桥,便利很多,一路看花赏景心情美。”徒步爱好者苏珊表示:“一大清早,我们沿着梅林山郊野径登山口上山,预计下午走到莲花山公园。”

天上廊桥+地下隧道

构筑城市慢行系统

▲莲花山与笔架山之间连接起来的空中廊桥。

除了连接生态美景外,“五园连通”更通过空中廊桥,把商圈、市集与社区连接起来,将人间烟火气带进了城市徒步当中,让市民游客既能拥抱自然,也能实现娱乐、购物、品尝美食等多种需求。

将莲花山与笔架山之间连接起来的空中廊桥,名为“幸福廊桥”,它开通后,步行往返两大公园只需10分钟左右,而廊桥中段连接的是深业上城商业区,实现了城市生态、商业、生活之间的交互式连接。

“我们上午刚在笔架山体育公园打完羽毛球,现在准备去深业上城吃个饭,下午去莲花山公园漾日湖看落羽杉。”市民刘女士家住黄木岗片区,周末特别喜欢带孩子逛公园。她告诉记者,以前要从笔架山步行到莲花山特别绕。现在有了空中廊桥,两座城市绿肺之间可以无缝对接,既可健身观光,途中还能休闲购物。

▲中心公园沿线的人行隧道由涵洞改造而成。

除了廊桥,地下的隧道也是一种连接方式。从中心公园出发,沿振华西路一路往笔架山体育公园前行,沿线的人行隧道由涵洞改造而成,并融入微缩景观、彩绘等,打造出了一个富有趣味的城市慢行体系。

据了解,在山海连城计划中,为实现“五园连通”目标,进一步发挥中心区域公园“缝合”城市的理念,提升慢行衔接的品质及体验,深圳已对公园周边通行的涵洞、人行道等进行了整体改造提升。

“五园连通”只是开始,下一步深圳还将重点打造辐射面积更大的宝安区西乡、新安片区“八园连通”,让公园连通周边主要社区及产业片区,将自然送到小区家门口,让市民享受绿美深圳的健康生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