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益阳老地名火田垸

文/赵新民

火田垸属于益阳笔架山乡,笔架山乡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地处赫山区中东部。火田垸位于烂泥湖和凤凰湖之间,火田垸又分为上火田、中火田和下火田。

嘉庆益阳县志全境图(标记火田垸)

说起火田垸,不得不说益阳藜照堂刘氏。

根据刘氏七修族谱(藜照堂)记载,刘氏始祖继显公,明永乐十九年()奉旨采办,事毕遂家于湖南益阳十九里烂泥塘,始迁祖继显,自江西峡江火田迁湖南益阳十九里烂泥湖,仍名其地为火田垸,示不忘旧,这就是益阳火田垸的来历。也说明益阳火田垸的名字不早于明代永乐年间出现,其地实际上烂泥湖的一部分。

根据益阳县志记载,此处堤垸多为明代前期修筑,但到了明末,战乱四起,人民流散。“中乡善地尚有荒芜成塅者,何况下乡低洼之境,是以萧莽几七十年矣。一望之间芦荻百里、虎狼窝穴。湖汊溪港中行舟皆有戒心”。康熙五十六年()官修上、中、下火田垸。上火田垸堤长丈,中火田垸堤长丈,下火田垸堤长丈。

《刘氏七修族谱》族居志

既然益阳火田垸源自刘氏老家江西峡江县的火田(村),那么江西峡江县是否有这一地名?答案是肯定的,峡江县确有此地名,这也印证了刘氏族谱的记载的真实性。

为什么叫火田?火田即用火烧草木而田猎,出自《礼记.王制》:「昆虫未蛰,不以火田。」又用火烧杂草树木来充作肥料的耕地。《晋书.卷二六.食货志》:「往者东南草创人稀,故得火田之利。」根据峡江县火田村的地理环境,火田其含义当为后者,至今,在南方仍然可以看到在稻田中火烧稻草和杂草。

明初,此处人口稀少,土地肥沃,阳光和雨水充沛,算得上鱼米之乡。更大范范围来讲,益阳东南部都是理想的移民地。

实际上,可以从益阳、沅江和宁乡的族谱记载中,发现益阳东南部在明代接收了大量江西移民。除了上面谈到的藜照堂刘氏,其他姓氏也有不少,试举几例:

如湖南沅江邓家成邓氏谱记载,邓氏原籍江西泰和县圳上,明洪武初迁益阳火田垸开垦,后定居车塘,越正统间四世沂英复迁沅江福宁都邓家成。

资阳赵氏五修族谱记载,始迁祖万台、万浒、万卷,明洪武十年()万台、万浒迁桃源县穿石,万台又于洪武二十一年()徙益阳兰溪赵家坪,万浒徙益阳火田垸东塘湾。

此外还有益阳宁乡谢氏、益阳黄氏、资阳彭氏、益阳何氏、贺氏等。他们或是从江西移民而来,或是从其他地方转迁而来,但无一不说明火田垸是一个移民的好地方。

尽管如此,但火田垸地势较低,常犯水灾,而且一犯水灾,灾情就特别严重。

根据益阳袁氏族谱记载,袁氏族居地火田垸,清道光己酉年()益阳遭受历史罕见的水灾,时道殣相望,斗米白金四钱,很多人从火田垸逃荒到高地县城,袁肇龄早有准备,把知县每次给的银两大部分买米储备。他对夫人贺孺人说,我家亲戚多,且多在湖乡低地,一旦遇大水大歉,他们必然来到高地县城,此时有米就可以设粥厂救济,贺孺人深以为然。果不其然,道光己酉的这一次天灾,袁肇龄救活不少人命。

又根据年出版的《益阳地区志》记载,年火田垸溃决后,有多人外出逃荒讨米,几乎占全垸人口的95%,其中饿死人。

或许由于火田垸时犯水灾,刘氏后裔先后迁居安化、新化、沅江和华容等地,其中沅江一支居住在沅江七都车乔湖边的马家塘(现属湘阴县赛头乡赛马村)。

火田垸有这么多姓氏移民,而且刘氏并非最早的移民,为什么独由刘氏定名火田垸?族谱记载,始迁祖先继显公墓地在烂泥湖高地雷家嘴,当时建有庙,可见继显公生前定是很有名望之人,火田垸的来历或与刘氏在当时的地位强势有很大关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