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市陈家祠(4A景区)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二十年()落成。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较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它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陈家祠的建筑雕塑饰件多达件,包括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砖雕41件、铜铁铸和壁画13件。陈家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透过窗户,落在桌椅上,与影子形成莫名的契合。再从哪个角度望去,曾经已不再是曾经。蓦然,才想起自己已经毕业了。回不去了吧。
2、潮州市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双旌石”下。笔架山或称东山,又因韩愈而称韩山。韩祠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古朴典雅,肃穆端庄。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匾额,沿壁则环列历代碑刻40面,其中不乏书法珍品和研究专访文史的珍贵资料。年05月25日,韩文公祠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湛江市雷州陈氏雷祖祠
雷祖祠位于雷州城西南五里之英傍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称“雷岗耸异”,为雷阳八景之一。也是广东省的地方民间信仰之一。雷祖祠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年),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雷祖〕的祠堂。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雷祖祠依山而筑,北村南趋,山下是一望无垠的万顷洋田,其势极其雄伟壮观。祠分三进,由山门、正殿、侧殿、后殿、东西康、钟鼓楼、碑廊等建筑组成,全部建筑沿中轴线布局。顺山门青石板台阶抬级而上可直通后殿,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是岭南地区较大的洞堂之一。
4、已略黄公祠
己略黄公祠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义安路铁巷2号,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年),是一座二进院,面宽15.4米,进深25.7米,被誉称为“潮州木雕第一绝”。己略黄公词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己略黄公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潮州木雕艺术殿堂,梁枋两端饰以形象各异的龙、凤、狮等祥瑞动物,“铜雀台”、“张羽煮海”、“水漫金山”等戏曲传奇、民间故事则是木雕创作的主要题材,“韩江丽景”地方风光类也有体现。
5、陆氏广裕祠
广裕祠位于广东省广州从化区太平镇钱岗村,有七处历史文字的印记,建筑面积共平方米,占地约平方米。广裕祠是广东第一次发现有确切建筑年代的古建筑,被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称为“非常宝贵的建筑标本”。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古迹里都是唯一的。古祠有6次最明确的维修记录刻在脊檩下或者墙体的碑文上。广裕祠堂共三进,坐北向南,主座均为木构架,两旁山墙承重、屋面素瓦、悬山屋顶,是珠三角地区祠堂中具明显北方风格的实例。
6、陈氏从熙公祠
丛熙公祠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清代旅居马来西亚柔佛州的华侨陈旭年营建的大型民居群落“资政第”的中心。祠不大,位于广东潮州市潮安县彩塘镇金砂管理区斜角头,始建于年(清同治九年),竣工于年(清光绪九年),整个工程历时十四年,耗资二十六万银元。该祠以其高超石雕艺术驰名,其镶嵌于门楼石壁之上的四幅石雕士农工商、渔樵耕读、花鸟虫鱼堪称石雕一绝,图中人物神态各异,或抛网捕鱼,或牧牛而归,栩栩如生。
7、茶东陈氏宗祠群
陈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宗族祠堂建筑,属于陈氏宗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建筑群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平方米,陈氏宗祠为三进三间布局,置有雨廊、偏厢、天井等构筑,门楼为四柱三间戏台式单檐建筑。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宗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8、丁氏光禄公祠
丁氏光禄公祠(丁日昌旧居)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初年,是一个集祭祀、起居、藏书、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建筑组群,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实用大方,木雕精美且极具地方特色,为典型的潮汕地区祠堂风格,称“百鸟朝凰”,在潮汕地区建筑史上极具代表意义和研究价值。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乐从陈家祠
乐从陈家祠即沙滘陈氏本仁堂。该祠为顺德区现存较大较好的祠堂建筑,对研究广东祠堂建筑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乐从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竣工于二十六年()。据传,该祠由当地陈姓子孙集资兴建,建筑布局和形式仿广州市陈氏书院。祠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均为硬山顶,面宽进深各三间,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据说,陈家祠内所有酸枝、坤甸、柚木、花梨、东京等木料,是当年旅居南洋的华侨陈泰捐赠,为了选购良材,他远渡泰国等地,深入林区,亲自挑选,最后经新加坡运抵香港,转运回沙滘使用。
10、汕头张氏宗祠
张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张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东墩街道金誉居委大新路大池前,始建于宣德六年(年),乾隆甲戊年和甲子年一九九五年重修。宗祠是坐西向东,二进一天进一拜亭格局。通面阔16米,通进深26.9米,建筑总地面积约平方米。屋内采用抬梁石木结构。外观为硬山顶、金式屋角,铺琉璃瓦,其屋脊尤其与其他建筑不同,塑有立体人物三层雕“祝寿图”,人物形神兼备,场面景物繁复众多,彩绘艳丽。正殿有金漆雕木门页12扇,画工精美。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