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m.39.net/pf/a_5325442.html

篁村也和徽州传统村落一样,充满了文化氛围。开村始祖余道潜骨子里充满了文人墨客的境界,村子的设计有着“文房四宝”的意象。篁村村前对着的是笔架山,村前的半月池为砚池,以开垦叠起的田畈为纸,植下一株红豆杉为巨椽之笔。如此,“文房四宝”一应俱全,村中房舍纵横,形成了一篇字字玑珠的文章。整个村落精心布局,相映成趣。

篁村的开村始祖为余道潜,他向往悠然南山的耕读生活,因此在勘定村址的时候,文人的思维方式使他专注于文化特质的呈现。虽然篁村不大,村中百户人家也不到,但却在历史上出过两个状元。

穿行在篁村之中,在白墙黑瓦之间有一种黑白沉淀的深邃。

“面前有案值千金,远喜齐眉近应心。”在篁村建设过程中,余道潜及其后人对传统风水学应用得淋漓尽致,让余氏宗祠正对笔架山,笔架山也就成了篁村的案山。

这一棵千年罗汉松,被篁村人尊为圣物,迄今一直生机勃勃,散发出轻轻的淡香。

文化的传承也是篁村发达的文脉,也让篁村拥有了曾经的荣耀。篁村人余棐嘉靖二年(年)考取进士。篁村人余煌,年中举,成为清代天文学家。他精于天文历算,曾预推年以后10年日月交食,分秒时刻皆准。

墨砚池旁也是村民们平日里休憩聊天的地方,很多消息也是在这里散布发出的。

沿着村中的丁字路便可直达篁村的祠堂,祠堂庄重威严,这也是篁村中最为神圣的地方,砖石砌就的门坊嵌入墙内,四柱三门五重檐。在门坊梁柱还可以看到雕龙画凤和奇珍异兽,虽然历经百年的风雨侵蚀,颜色依旧可以看到徽州经典的水墨色。如今,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篁村余氏宗祠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的三雕艺术源远流长,在徽州大地上的每一户古老村落中,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三雕艺术品,它们所表现的大多是富庶安详,

游走在篁村,面前都是消逝在流年里的古老建筑,仿佛穿越到了数百年的明清时期,当我离开这里的时候,村中的烟岚正逐渐散去,阳光在老街之中投下了一片温暖的光,让这座寂静的古村充满了温情。(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