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所系,风雨同舟;义之所在,并肩战斗。自3月28日以来,我省先后派出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战疫。
近2个月时间里,全体队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殷殷嘱托,肩负省委、省政府重托和江淮儿女的期待,践行伟大抗疫精神,发扬不惧艰险、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出色完成援沪抗疫任务,展现了安徽医务工作者的“逆行风采”和“硬核担当”。
安徽援沪医疗队部分队员
好消息从黄浦江畔传来,6月1日起,上海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繁荣热闹的上海回来了!这几天,回到家乡的“白衣战士”们在隔离酒店里笑得格外灿烂。
闻令而动火速驰援
4月9日,亳州市援沪医疗队出发执行援沪抗疫任务。武清海摄
“医院号召驰援上海抗疫,我毫不犹豫报了名,3月31日凌晨接到院里紧急通知,早晨5点从涡阳出发,一路辗转,下午2点30分左右抵达上海后迅速投入核酸采样工作。”安徽亳州市援沪医疗队队员马云飞回顾援沪时的争分夺秒,仍不禁动容。
4月7日一早,马云飞的未婚妻刘秀芳也加入到驰援上海的核酸采样队伍,两人同心同向,去往同一个城市,奔赴同一个使命。
闻令而动,星月逆行,抵沪后秒变“大白”、助力抗疫……这个春天,无数舍小家为大家的“马云飞”们,汇入全国各地白衣执甲的援沪队伍,聚合力、筑屏障。
上海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安徽作为长三角大家庭的一员,鼎力相助义不容辞。省委、省政府对援沪抗疫工作高度重视,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迅速组建援沪医疗队。安徽优质医疗资源并不丰富,但在自身面临疫情、上海有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亮出家底,派出精锐。
据介绍,此次安徽援沪医疗队总领队由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同志担任,从省内抗疫一线带着专家直接转战上海;医院和各市分批次抽调名医务人员,包括核酸采样队人(其中人驻扎上海、人机动往返)、核酸检测队人、方舱医疗队人。
其中,方舱医疗队更是顶格配置,由中科大附一院(医院)、安医大一附院等5医院分别牵头组建,医院和部分市选派的医护人员中既有医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专家老将,也有一批“90后”“00后”年轻力量。
安徽中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张国梁是一名抗疫老将,年2月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重症巡视组专家参加武汉抗疫。如今,61岁的他再次挺身领命,担任安徽省援沪中医医疗队队长兼专家组组长。
与专家组成员研究共同制定皖沪一号方、皖沪二号方、皖沪三号方,用于无症状感染者、轻型患者的治疗;选用上海抗疫方、疏风解毒胶囊、化湿败毒颗粒等中成药,充分保证方舱中药供应与使用……张国梁根据奥密克戎临床特征与安徽救治经验,把“安徽药方”带到一线、展现功效。
据统计,安徽省援沪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崇明医院、医院,参医院累计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3人;核酸采样人员累计出动4.5万人(天)次、采样万人次。
攻坚克难全力守“沪”
4月4日,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一小区内,安徽省援沪医疗队队员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方喆摄
“姑娘,你是安徽安庆的啊?谢谢侬,你们太辛苦了!”医院援沪医疗队队员陈燕回忆,一次采集核酸时,有位头发花白的上海爷爷对她说。她忙说:“爷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感谢您配合我们的工作。”老爷爷听后眼含热泪,向陈燕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一刻,我深深觉得自己职业的神圣和光荣!”陈燕感慨道。
采样检测的风险和辛苦超出预期。采样检测人员工作场所分散、环境复杂,大风、急雨、高温轮番来袭,队员在室外穿脱防护服、吃饭,易出现职业暴露。为了减少风险,很多队员坚持不喝水、不吃东西、不上厕所。特别是封控管控区采样,“扫街扫楼”、爬楼敲门、混管“追阳”,风险大,队员体力消耗大,往往一天下来抬不起手、直不起腰。
4月9日,安徽省援沪医疗队队员在上海某小区给小朋友做核酸采样。武清海摄
安徽援沪核酸采样队共人,其中人驻扎上海连续奋战36天,人在皖沪之间披星戴月机动往返。采样队多次参与全市大规模核酸筛查、重点人群核酸检测,覆盖静安、杨浦、黄浦、长宁、徐汇、虹口、闵行、宝山、嘉定、浦东10个城区,工作量相当于给上海全市65%的人口做了一次采样。此外,安徽省支援上海移动检测车11辆,单日检测能力近4万管,先后抽调名检测人员分布在浦东、长宁、松江、静安、虹口、崇明6个区的检测点,累计检测万管;合肥、滁州、芜湖、宣城4个市,共完成10批次49万管上海外送样本检测任务。
“安徽援沪采样检测人员跑遍浦西、跨越浦东,身影在大街小巷时常可见,悬挂‘沪皖一家亲、抗疫一体化’的大巴车和检测车,成为展现安徽担当风采的特殊名片。”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
困难犹如试金石,历经它的重重磨砺,政治品质和职业精神方能闪闪发光。
方舱运行时刻面临院感防控、突发情况处置、安全风险防范等多重压力;连续超负荷工作,有的队员晕倒在采样点、方舱内,有的队员意外受伤、疾病发作,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畏惧退缩;父母年迈不能照顾、孩子或幼小或中考高考不能陪伴,亲人生病住院不在身边、离世不能送别……队员们克服种种困难,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与体力透支、身心疲劳作顽强斗争,展现出敢打、敢拼、敢赢的巨大勇气和坚定意志。
“尽管奥密克戎传染性特别强,但我们安徽医疗队全体队员勇往直前,经受住了时间紧、任务重、连续作战、身心疲惫的重重考验,为大上海保卫战尽了力,为安徽争了光。”安徽省援沪医疗队副领队、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汪天平如是说。
战斗堡垒彰显威力
5月4日,在上海浦东北蔡镇设立的医护集散点,安徽省援沪医疗队队员在商量工作安排。金立旺摄
“没事,我贴张膏药就好了!”安徽省援沪医疗队总领队杨绪斌总是这样对队员说。在援沪期间,杨绪斌时不时咳嗽,有时腰疼到难以支撑,却始终坚守岗位。尽管他经常对医疗队员说,不提倡“轻伤不下火线”,不鼓励“带病坚持工作”。
每一个关键节点、紧要关头,每一次处置突发紧急情况,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发挥威力,党旗在援沪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余名新组建的崇明工业园方舱医护团队成员,都写过请战书。”合肥市笔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李忠志是名老党员,他说,他们请战后的13天内,医院收治约名患者,并于5月7日顺利休舱。
援沪医疗队成立临时党委,设立5个党总支和15个支部;党员开展“亮身份、作表率”活动,“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防护服外的闪亮标识;临时党委发出“动员令”,党员和骨干主动请战,青年突击队攻坚克难……方舱医疗队中有名队员在援沪抗疫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占非党员队员的65%。
6月6日,合肥市集中隔离修养点,援沪医疗队余名队员在凯旋仪式上列队。杨竹摄
安徽援沪医疗队用赤诚大爱托起“生命方舟”。上海市委、市政府向安徽省援沪医疗队赠送了题写着“杏林济世义高云天,星夜援沪情暖浦江”的锦旗,很多社区居民、住舱感染者包括外籍人士给安徽“大白”留下感谢信、心愿卡和祝福留言。援沪方舱医疗队撤离前夕,皖沪两地白衣战士在崇明花博园安徽园区共同栽下两棵黄山松,枝叶青翠、生机勃发的树苗,见证了沪皖白衣战士同心抗疫结下的这份深情厚谊。
文字:朱琳琳罗晓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