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也称为围龙屋,土楼和客家围等,是最常见的客家住宅。说到围屋,大家应该并不陌生。福建永定和广东梅州的圆形和方形土楼是围屋之一。然而,在广西贺州,有这样一种围屋,吸取了南方天井院的建设格调。由井字形纵横交错的房、堂、廊组成,看起来非常大气壮观。

贺州客家围屋在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距离贺州市8公里。它始建于清乾隆末期。它有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完整,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客家古建筑之一。

整个围屋房屋占地面积30多亩,分为南北两座,相距米,展现出呈崎角之势。围屋的设计布局以正堂纵轴为基点,成轴对称,正屋是四进式四大栋,地势为后栋略高于前栋,寓意为“步步高升”。南座三横六纵,有厅堂8个,天井18处,厢房94间;北座四横六纵,有厅堂9个,天井18处,厢房间,如今仍居住着32户,近人。

围屋是客家人江家兄弟建造的,因此也被称为江家围屋,也被称为“大江屋”。客家人不是贺州的原居民,而是居于中原。自两晋开始,客家人经历了5次大规模的南迁,时间跨度为年。由于平原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为“客家”。纯朴而好客的客家人。

贺州市地处广西东北部,广西,湖南,广东省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中。相对而言,贺州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山区偏高。因此,它成为客家人在广西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他们是从战乱的地方迁徙在此,抱团生活,聚群而居。为了抵御外界的侵袭,他们建造了一堵高墙,并用砖砖瓦高墙围护起来,这些房屋被称为围屋。

根据江氏家谱,江氏的先祖最早是从广东省五华县迁至贺州。凭借着聪明和勤奋,他们积累了大量财富,围屋变得越来越大。江氏先祖,历时8年,耗费白银百万两,最后建造了这座壮观的客家围屋。

江氏的祖先建造围屋时,他们非常重视防御外来入侵。整座围屋对内开放,外面封闭,门厅,走廊和角落里有多达72个枪眼。它还设计有一个特殊的门闩,让窃贼进得来出不去,其内部结构至今无人破解。整栋围屋可以在楼上和楼下相互连通,也可以相互封闭。当一个陌生人进来时,它就像一个迷宫。没有人指点,想离开这个围屋,是不可能的。

客家围屋与别的围屋是不同的,它建在一个大大型沼泽上,让人感到难以置信。为了解决地基不坚固的问题,首先围屋基底先用桐油浸泡过的松木纵横堆叠,填入沙石,黄泥土壤和石灰混合土壤,一层层夯实。围屋的围墙也是由这种三合一土壤构成,形成连通的墙壁。围屋的上部是普遍的泥砖,墙的顶部和屋檐都是用青砖密集的镶边,这特别精致。多年过去了,客家围屋的地面和墙壁没有看到下沉,甚至裂缝也很少。

在客家的围屋里,横竖房屋互相连接,屋顶相连。大院左右两侧各有一扇大门,一侧叫“青龙门”,另一侧叫“淮阳第”。由于建设围屋的江海青的先祖从河南淮阳迁移到此,因此被命名为淮阳第。

客家围屋不单具有抗风、抗震的功效、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功效,其布局可谓巧妙。整个围屋外圆内方,形状像古钱,从大门及内呈南北纵向布局,从低到高有四个递进厅堂。四大栋主屋精密相连,密不可分,用9个大厅和18个天井用于通风和采光。整座房屋厅、廊和房子是一体化的,大厅与廊相连,廊与房相连,透光性极好。大宅的前方是个宽大的晒场,周围是一个3米高的墙,与外界分开,展现出了安全防卫的意识。

除了大面积的围屋,大量的房间和巧妙的设计,这个围屋还有许多奇怪的现象。你会发现大门的门不是正向,而是向左倾斜。据说,风水先生曾经指点过江家:斜门对笔架山可以庇护江家的文人,增寿。围屋里的江家人勤奋读书,出了不少文人,有些人去国外读书,有些人是大学的教授。书香围屋,这个名字当之无愧,名不虚传呀!

小伙伴们对这座围屋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149.html